close

此篇是在森林小學師培營撰寫的報告,分享我的主張外,也讓大家參考森林小學大致上的作業模式為何。

 

一、請參考《教師效能訓練》節選,區分你想跟孩子談的這個議題,是落在哪個問題區,或是無問題區。以便更具體的設想情境(所謂的情境不見得是具體的房間或空間狀態,更是孩子與要和孩子談話的你的心理狀態,你為什麼想要說這個,是因為眼前的孩子怎麼了?還是因為你有個很想談的道理?)

 

1.設想情境:

(1)4年級的孩子因為作業寫不好、事情沒做對而難過(自我要求而自責) →學生問題區。

(2)孩子因為別人嘲笑他的外表而難過 →學生問題區。

(3)3年級男孩因為玩具被搶而動手打人 →學生與老師問題區。

 

 

二、請試著更具體的列出想談的內容,條列即可:

(1)他可能在行為上會表現得比較畏畏縮縮,面對一個新的挑戰時不相信自己能夠做到。

  a.我會想與他談:

    我知道你害怕再次失敗,也許你第一次做不好,第二次也不好,但你不會永遠都做錯,只要能從中學習到東西,一定會進步。我們要不要一起來試試看?我陪你。

  b.為何想談這個:

    許多孩子對自己的信心都不足,導致沒有勇氣去面對挑戰,但與其害怕失敗,不如先試試看,或許不會像自己所想的那麼糟,從完成事情中建立信心。

 

(2)他可能會變得比較在意別人的眼光,甚至會想改變自己迎合他人。

  a.我會想與他談:

    你的擔心我能理解,也許有些人真的不喜歡你的外表,我也不知道他對你真實的感受是如何,如果那是你真的需要改變的,我們可以一起看看他是不是好的建議,但如果只是批評你而沒有幫助,我們可以想想看是不是要接受他的訊息。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,都有很棒的優點和價值。

  b.為何想談這個:

    可以改進的地方當然能改變,但是當我們因為外在惡意的評價而開始改變自己時,是被他人左右影響的,到最後,我們可能就開始因為一絲眼光感到焦慮不安,所以我希望孩子能夠多愛自己,接納自己。

 

(3)

  a.我會想與他談:

    我完全明白你為什麼生氣,也知道你打人的原因,可是如果今天換作是你被打了,你會如何?會不會更憤怒?那如果今天我們換一種方式表達會怎麼樣呢?我們是不是能用其他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憤怒呢?

  b.為何想談這個:

    有些孩子生起氣來可能就開始已傷害人發洩自己的情緒,但也許我們不能完全怪他,他只是還沒找到能夠緩解自己情緒的方法,也不知道怎麼用其他方式表達生氣。

 

    上述都是想傳達的訊息,在傳達的過程中,我希望先聽孩子的想法,聽聽他怎麼了?為何而生氣、難過?需不需要我幫忙?你希望我可以怎麼幫助你?你想不想知道我怎麼做的?你下一步想要怎麼做呢?

    藉由抽絲剝繭、傾聽孩子的意願一起來幫助孩子度過情緒難關。

 

    最後我會請孩子記錄自己的情緒,我會在什麼情況下生氣、難過?甚至開心的情緒也可以記錄下來,更加了解自己的情緒起伏,更加清楚下一步該怎麼做。

    如果還是有一樣的情緒升起,我們再一起看看發生了什麼事情?一起想想如何面對它。

 

三、請試著猜想,當你說出2的這些,孩子可能會有的反應,為什麼他可能有這些反應。

(1)他可能會問:那我如果還是做不好怎麼辦?

    因為孩子這時還是對自己的能力半信半疑,不知道該不該相信老師的這些話。

    我可能會說:我非常能理解你的擔心,我以前也是,但我們先一步一步來,我會陪著你。

    可是當他開始建立起自己的信心時,他可能就會想去嘗試更難的事情,也對於失敗沒那麼多的恐懼了。

 

(2)他可能會問:我要怎麼區分是不是惡意的批評呢?如果大家都討厭我怎麼辦?

    小學時期的孩子(尤其5、6年級)是相當在意別人的眼光,這時他雖然知道我不一定要接受別人的批評,但我要如何區分別人的話是不是惡意的呢?他可能也會害怕如果他不做出改變,沒人會喜歡他。

    我可能會說:如果對方真的是為你好,他不會用嘲笑的方式對待你,他可能會私底下跟你說或是用建議的態度來傳遞訊息。

    世界上有這麼多人,一定會有人是喜歡你的,喜歡你的個性、你的為人、你的外在與內在。

 

(3)

    他可能會問:如果他還是搶我的玩具怎麼辦?他就是該被打呀!

    我可能會說:你打他、他打你,最後就會一直循環,但是誰會開心呢?你打完他之後你是不是開心的呢?我們要怎麼樣可以讓雙方都能高興?你覺得什麼樣的方式既可以表達你的感受,也可以遠離暴力呢?

 

四、請依照3,修整你想談的內容,可條列,如果有逐字稿也很好(報告3分鐘,大約750字)。

 

    我想與大家分享的主題是覺察情緒,包括:如何覺察自己情緒、情緒來時怎麼面對他、如何記錄自己的情緒。

我原本挑3種情境來寫,因為時間問題我就講其中一個:有一個孩子因為別人嘲笑他的外表而非常難過,我認為他是位在學生問題區。

 

    如果一位孩子因為外表而受到嘲笑,他可能會變得比較在意別人的眼光,甚至會想改變自己迎合他人。當我看到他這樣的狀況,而且已經了解原因時,我會先詢問他:當你被這樣嘲笑,是什麼感受呢?是難過還是生氣呢?我非常能理解你的難過和生氣,如果是我我也會好難過,但我們可以一起想想看為什麼我們會難過,是不是因為不被他人喜歡呢?是不是因為我們並沒有那麼喜歡自己的外表所以認同他的話呢?

    會這樣問的原因是因為,我們如果會因為別人的話而難過時,事實上可能自己其實是認同那句話的,或是覺得我才不想接受那些評價而覺得受委屈、生氣,當感受到不安、傷心、生氣時我們都可以先停下來,看看自己怎麼了?為什麼會受到別人影響。

    對於那位學生,我可能還會繼續與他談:也許有些人真的不喜歡你的外表,我也不知道他對你真實的感受是如何,如果那是你真的需要改變的,我們可以一起看看他是不是好的建議,但如果只是批評你而沒有幫助,我們可以想想看是不是要接受他的訊息。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,都有很棒的優點和價值。

會希望與他談上述這些,是因為覺察情緒只是一個開始,不是結束,我們看到了情緒,還是要想辦法解決他,解決有很多方式,我會希望不管是孩子還是我自己,都能先把焦點放在自己身上,先不要怨懟別人為什麼要這樣嘲笑他。

    他可能會問:我要怎麼區分是不是惡意的批評呢?如果大家都討厭我怎麼辦?

    小學時期的孩子(尤其5、6年級)相當在意別人的眼光,這時他雖然知道不一定要接受別人的批評,但要如何區分別人的話是不是惡意的呢?他可能也會害怕如果他不做出改變,沒人會喜歡他。

所以我可能會說:如果對方真的是為你好,他不會用嘲笑的方式對待你,他可能會私底下跟你說或是用建議的態度來傳遞訊息。

    世界上有這麼多人,一定會有人是喜歡你的,喜歡你的個性、你的為人、你的外在與內在。

    接著我會再與他討論,如果下次還是有同學嘲笑你,你可以怎麼做來表達自己的不舒服呢?

    這時我會鼓勵他勇敢地向對方表達自己的不適。

 

    總而言之,在過程中,我希望先聽孩子的想法,聽聽他怎麼了?為何而生氣、難過?需不需要我幫忙?你希望我可以怎麼幫助你?你想不想知道我怎麼做的?你下一步想要怎麼做呢?

藉由抽絲剝繭、傾聽孩子的意願一起來幫助孩子度過情緒難關。

 

    最後我會請孩子記錄自己的情緒,我會在什麼情況下生氣、難過?甚至開心的情緒也可以記錄下來,更加了解自己的情緒起伏,更加清楚下一步該怎麼做。

如果還是有一樣的情緒升起,我們再一起看看發生了什麼事情?一起想想如何面對它。

總而言之,整體脈絡是:

  1. 孩子可能會感受到難過或生氣等情緒,當我看到他有明顯的情緒起伏,我會先請他想想是什麼事讓你如此難受?
  2. 他開始覺察了,我是生氣的,是因為......這時我會表達同理的態度。
  3. 這時他了解的只是事件,但不清楚真正的原因,我會鼓勵他繼續挖絕情緒起伏的內在原因。
  4. 與他說說我的想法,並把焦點放在自己身上。
  5. 之後繼續詢問他:如果下次再發生同樣的事情(或情緒),我們可以怎麼樣面對?
  6. 鼓勵他寫下自己的情緒,看看自己常常在想什麼,常難過還是開心?也可以做為一個自我成長紀錄。

 

arrow
arrow

    望月夢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